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08年2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8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广西工信委)副主任兰红星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广西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探索沿边无线电管理新模式。
推进核查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台站管理是无线电工作的基础,广西要通过全面推进台站核查,准确掌握无线电台站分布和使用情况,建立完整、准确、高质量的无线电台站数据库,为净化电磁环境、维护正常的无线电秩序奠定坚实基础。”兰红星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兰红星所言的全面推进的台站核查工作不同于以往仅针对民航、气象、广播电台等专项业务的核查,而是近似于“人口普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的要求,在全国全面铺开、对无线电台站大摸底的一次行动。
参加国家无线电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后,广西立即于3月31日召开了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明确了核查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制订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兰红星担任组长,自治区公安厅、交通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民航广西监督管理局、南宁铁路局等单位参加的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指挥核查工作。“目前广西拥有的公众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站、广播电视电台等各类无线电台(站)超过7.3万个,此次台站核查,广西将广电、移动运营商、公安、铁路等台站作为重点,要求无线电管理人员按时保质对辖区内各类台站进行核查。对固定台站的核查要做到现场人机见面。同时要确保录入频率台站数据库的数据资料规范、完整、准确,充分利用监测手段,监测无线电频率占用情况,与台站数据比对,检查台站的合法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目前来看,台站核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兰红星说。
在开展台站核查的过程中,广西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一是在公众移动基站等无线电台站填报工作中,台站技术资料基本相似的,可请用户单位自己填报电子文档上报,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在核查宣传和部署工作中,以无线电管理机构为主,同时发动无线电爱好者共同参与,扩大宣传面,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在无线电用户单位台站数据填报过程中,针对不同用户特点,有的放矢,制定专门的核查要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根据广电部门层级管理较多、广电台站管理权限特殊等情况,专门制定了广电台站核查专用表格,由广电部门下发至相关单位填报,由广西工信委无线电管理局汇总后进行核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 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
兰红星说,近年来,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突出“三管(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三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一重点(重点做好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不断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8年2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这为广西无线电事业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对整体工作提供了更高要求。
在服务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方面,近年来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结合实际,重点加强了对边境地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无线电服务和监管力度。广西还将建立“三中心”(广西边境无线电监测指挥中心、北部湾海上无线电监测指挥中心和西江流域水上无线电监测指挥中心),为3大重点区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无线电服务。
在服务保障方面,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积极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提供无线电安全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求服务;密切配合公安、安全、广电、民航等有关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保障无线电安全的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开展相关演练活动,提高了无线电安全保障应急处置能力。
在排查干扰方面,广西建立了顺畅的无线电干扰申诉渠道和应急反应机制,认真受理无线电干扰投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加强各类国家考试无线电保障工作,及时查处作弊案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连续开展查处卫星电视干扰器等专项执法活动,为人民群众正常收看电视节目提供了保障。
谈及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时,兰红星就应将移动监测车列为工程车或工具车发表了看法。他说:“移动监测在承担社会各类考试和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时非常重要,但全区仅有无线电移动监测车18辆,远远不能满足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需要。我们遇到的困扰是移动监测车被列入公务车类别,国家正在控制公款购车,建议将移动监测车列入工具车、工程车类别。现在广西承担重大保障任务时,各市无线电管理处和全区无线电监测站,只能把监测设备层叠放在车上,拉到监测点,这是权宜做法,存在因车辆颠簸压坏贵重设备(一台几百万元)的风险。”
立足实际 探索沿边管理新模式
广西与越南接壤,有广阔的海岸线和边境线,边境区域涉及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崇左市、百色市等5个地级市,边境地区总人口为1178万人。针对广西这一实际情况,广西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探索沿边无线电管理新模式。
兰红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为强化海上无线电管理,广西采取了4大举措:
—是建立适应沿海特点的无线电监测网。近海域是海上无线电业务最集中的区域,广西将近海域和港口作业区列为海上无线电管理的重点。为实现对深海域的无线电监测,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与海监、海事、渔政等部门形成联合工作机制。
二是规范岸台的设置和使用。2008年,广西利用开展无线电台(站)数据清理登记工作的契机,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彻底摸清了海上无线电台站的分布情况和频率配置情况,为海上无线电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广西创立了与当地渔政部门共商管理的模式,由无线电管理部门统一规划指导,定期对岸台设备进行检测,由渔政部门统一开设岸台,对岸台和渔船通信设备统一管理和维护。
三是强化大型船舶无线电台站的管理。大型船舶流动性大、长年在外地,对其电台管理相当不易。为此,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与当地海事部门联合,在对船舶的年检中加大对船舶无线电台执照的审核力度。同时,在审批大型船舶无线电台时,采取每年核发制,杜绝了个别船舶拖延、逃避缴纳频占费现象,遇到在外运营的船舶情况,则采用邮递设台资料的方式办理电台执照。
四是推进部门联动,探索海上无线电执法新模式。广西无线电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海上无线电监督执法活动,配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走私分子私设海上通信雷达案件。总结出了海上执法的有益经验,比如应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海上执法活动复杂,执法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法规和国际无线电规则。再如应联合公安、海关、海事、水产渔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海上行政执法综合队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越两国无线电通信业务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越无线电信号相互覆盖和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及规范边境无线电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更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兰红星说。
据了解,从2000年1月举行第一次会谈开始,中越频率协调会迄今已举办了 9次。今年8月16日举行的第9次中越边境无线电协调会谈上,中越双方就无线电信号越界问题、3G通信中心频率划分问题、协调2015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双方共同关心的主要条款和立场等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沟通。
本文转自:电子信息产业网 http://wxd.cena.com.cn/a/2012-09-07/134700627071789.shtml